第1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#计算机网络
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
- APARnet——internet——Internet
- internet——互联网
- Internet——因特网
- 三层体系结构因特网
- 主干网
- 地区网
- 校园网
- 多层次ISP
- 主干ISP——地区ISP——本地ISP
- 出现IXP
- ISP:网络服务提供着(商)
- IXP:因特网交换点(处于同一层次的ISP之间)
¶计算机网路的组成
- 从组成部分上看:硬件、软件、协议
- 从工作方式上看:边缘部分、核心部分
- 从功能组成上看:通信子网、资源子网
- 通信子网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(主要负责数据通信)
- 资源子网: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(主要负责向高层用户屏蔽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)
- OSI模型种上三层
ATT:协议的组成部分:语法、语义、同步(时序)
¶计算机网络的功能
- 数据通信
即通信子网功能 - 资源共享
即资源子网功能 - 分布式处理
- 提高可靠性
- 负载均衡
¶计算机网络的分类
- 按分布范围分类
- 广域网(WAN)
采用交换技术 - 城域网(MAN)
- 局域网(LAN)
采用广播技术 - 个域网(PAN)
- 广域网(WAN)
- 按传输技术分类
- 广播式网络
常为总线型网络,共享通信信道 - 点对点网络
常使用分组,存储、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
- 广播式网络
- 按拓扑结构分类
- 总线型网络
- 星形网络
- 环形网络
- 网状网络
- 按使用者分类
- 公用网
- 专用网
- 按交换技术分类(交换技术指的是数据交换技术)
- 电路交换
- 报文交换
- 分组交换
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采用存储—转发技术
- 按传输介质分类
- 有线网络
- 无线网络
¶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
- 带宽
指的是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/网络通信线路能传送的数据的能力,单位赫兹(Hz)/比特/秒(b/s)
^b69777 - 时延
- 发送时延
发送时延 = 分组长度 / 信道宽度 - 传播时延
传播时延 = 信道长度 /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- 处理时延
- 排队时延
总时延 = 发送时延 + 传播时延 + 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
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一般可以忽略
- 发送时延
- 时延带宽积
以比特为长度的链路单位
时延带宽积 = 传播时延 * 信道带宽 - 往返时延
RTT = 两倍传播时延(忽略处理时延) - 吞吐量
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(或信道、接口)的数据量,单位b/s - 速率(传输速率、数据率、比特率)
宏观数字信道上的传送数据的速率,单位b/s(bps)
最高数据传输速率称为带宽 - 信道利用率
信道利用率 = 有数据通过的时间 / 总时间
ATT:单位换算
- 速率: 1Tb/s = 103Gb/s = 106Mb/s = 109Kb/s = 1012b/s 比特/秒 ^217130
- 存储量: 1TB = 210GB = 220MB = 230KB = 240B 字节 = 8*240bit ^475694
¶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
- SDU 服务数据单元 每层的数据部分
- PCI 协议控制信息 每层的首/尾部分
- PDU 协议数据单元 每层的全部信息
PCI + SDU = PDU
n+1-PDU = n-SDU
¶OSI参考模型
OSI模型
功能
协议
SAP
[[第6章 应用层应用层]]
与用户交互
FTP, SMTP, HTTP,DHCP
提供的服务为用户界面
表示层
1. 数据格式变换 2. 数据加密解密 3. 数据的压缩与恢复
JPEG, ASCII
会话层
1. 建立、管理、中止会话 2. 使用校验点,使通信失效时,从会话校验点/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(大文件传输)
ADSP, ASP
[[第5章 传输层传输层]]
1. 可靠/不可靠传输 2. 差错控制 3. 流量控制 4. 复用分用 5. 拥塞控制
TCP, UDP
端口
[[第4章 网络层网络层]]
1. 路由选择(分组转发) 2. 流量控制 3. 差错控制 4. 拥塞控制
IP, IPX, ICMP ,IGMP, ARP, RARP, OSPF
IP地址(网络地址)
[[第3章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]]
1. 成帧(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) 2. 差错控制(帧错+位错)(数据重发) 3. 流量控制(物理寻址) 4. 访问(接入)控制(介质访问子层控制信道的访问)
SDLC, HDLC, PPP, STP, 帧中继,ARQ
MAC地址(网卡地址)
[[第2章 物理层物理层]]
1. 定义接口特性 2. 定义传输模式(单工、半双工、全双工) 3. 定义传输速率 4. 比特同步 5. 比特编码
Rj45, 802.3
网卡接口
SAP:服务访问点,逻辑接口,是一个层次系统的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,N层的SAP就是N+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 ^690d1a
其中数据链路层被拆分为两个子层:逻辑控制(LLC)子层和媒体接入(MAC)子层
LLC子层与传输媒体无关,它向网络层提供无确认无连接、面向连接、带确认无连接、高速传输4种不同的连接服务类型
MAC子层有接入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,它向上屏蔽对物理层访问的各种差异,提供对物理层的统一访问接口,主要功能包括:组帧和拆卸帧、比特传输(帧的寻址和识别)、差错检测、透明传输
5层模型
传输单位
[[第6章 应用层应用层]]
报文
[[第5章 传输层传输层]]
报文段(TCP),用户数据报(UDP)
[[第4章 网络层网络层]]
分组,数据报
[[第3章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]]
帧
[[第2章 物理层物理层]]
比特流
ATT: TCP/IP模型和OSI模型的比较
- 相同点:
- 都采用分层体系结构
-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
- 都可以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联
- 不同点:
- OSI模型定义了三个概念服务、协议和接口
- OSI不偏向于特定的协议
- TCP/IP协议将网际协议(IP)作为一个单独的重要层次
- OSI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,但在传输层只有面向连接的通信;TCP/IP在网际层只有无连接的通信模式,但在传输层有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两种模式
OSI
TCP/IP
[[第5章 传输层传输层]]
面向连接
无连接+面向连接
[[第4章 网络层网络层]]
无连接+面向连接
无连接
[[第4章 网络层#冲突域和广播域关于冲突域和广播域]]
设备
所属层次
能否隔离冲突域
能否隔离广播域
[[第2章 物理层#物理层设备集线器]]
[[第2章 物理层物理层]]
不能
不能
[[第2章 物理层#物理层设备中继器]]
[[第2章 物理层物理层]]
不能
不能
[[第3章 数据链路层#交换机交换机]]
[[第3章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]]
能
不能
[[第3章 数据链路层#网桥网桥]]
[[第3章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]]
能
不能
[[第4章 网络层#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路由器]]
[[第4章 网络层网络层]]
能
能
^b35684